近三年來,用人單位對陽光學院畢業生整體滿意度均保持在 95%以上,部分年份高達98%;畢業生不僅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不少人前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有著較高的薪資和良好的前景……又是一年畢業季,盤點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坐落于“海濱鄒魯”福州的陽光學院,交出了一份高質量就業的不凡答卷。
這些年來,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逐年增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作為一所應用型高校,陽光學院何以練就學生就業的硬核實力?該校校長達新宇教授道出其中“密碼”:以就業為導向,充分發揮福建省一流應用型建設高校培育單位、ABC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福建)第一等優勢,以優化專業設置、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創新創業“三化”舉措為抓手,全面提升學生就業創業競爭力。
優化專業建設,契合時代發展需求
翻閱陽光學院畢業生就業檔案,成績赫然在目:法學專業熊海楠、張雨曦,人工智能專業張茜菲成為選調生,會計、金融專業吳嘉榮、金政為、聶文鑫、蔡涵睿公考上岸,服務地方發展;物聯網工程專業趙水明、廣告學專業鄭洛冰入選志愿者,投身西部計劃;機器人工程、軟件工程專業洪志鑫、陳駿彬入職哈羅和昂威科技,與名企共成長……
師生開展法律實踐教學
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是大學生就業一直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如何破解這一痛點,陽光學院以就業情況做好學科專業設置的“加減法”。“學校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設有8個二級學院、40個本科專業,專業設置對應市場定位和社會導向,聚焦福建‘六四五’產業體系建設、數字經濟和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達新宇校長介紹,學校注重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擁有3個國家級、5個福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另有國家級、福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共43門。
教師指導學生參加企業真實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學院還大膽探索,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的需求,堅持“小而精、高聚焦、跨學科”的特點,2025年試點建設22個微專業,每個專業都擁有至少一個校企合作單位,配備企業導師參與教學,并指導學生實習實踐,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對未來社會的適應力。
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學以致用能力
“3、2、1,上鏈接!”安踏品牌直播間內,陽光學院元宇宙與新媒體學院的3位學子正全神貫注地進行直播。如今,她們已正式入職這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體育行業龍頭企業,活躍在直播電商、新媒體運營等核心崗位。
學生在校內開展“野性魅力”實戰項目
這3名學生畢業前迅速簽約安踏集團,一個共同點是,都曾在元宇宙與新媒體學院的產教融合項目“野性魅力”實戰項目中歷練成長。“‘野性魅力’實戰項目作為元宇宙與新媒體學院與高端寵物糧品牌攜手打造的產教融合項目,是學院涉足電商直播領域的又一新突破。”該校元宇宙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池靈達教授介紹,項目主營短視頻賬號運營與直播帶貨,涵蓋主播、運營、編導、剪輯等六種崗位的人才培養路徑,通過將課堂結合真實項目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新媒體電商中各個崗位的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力求實現學科專業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這只是陽光學院依托產教融合提升學以致用能力的縮影。近年來,學校按照“國家急需、產教融合、供需適配”的原則,主動與區域企業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切實提升高等教育供給與社會需求的適配性。
當前,制造業正加速邁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數字化工程師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力量。今年5月,陽光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啟動“數字化工程師”校企聯合實訓班線下課程階段,助力學生高質量就業,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學生在福建省空間信息感知與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操作設備
“實訓班與圖南益(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市數字產業互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泉州市泉創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該校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羅成立教授說,期間,企業參與學員培養過程,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學員結業后可擇優推薦至合作企業,目標實現80%以上對口就業率。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
“陽光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十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制。”回憶起2021年高考后填報志愿的場景,蔡哲宇至今記憶猶新:“了解完這些信息,我毫不猶豫就把該校作為實現夢想的始發站。”
如今已是福州市陽光創客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的蔡哲宇,用創新創業成就印證了當初選擇的正確性。“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在陽光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申請了專門的辦公場所,創立‘創客小草網絡科技工作室’,吸引了一批同樣熱愛科創的小伙伴,現已沉淀3000余篇技術文檔與實戰經驗,涵蓋編程、算法優化等領域。我本人成為一名SWP專業工程師,擁有15項專利,獲得工信部創客教育與智能硬件應用(高級)專項技術認證。”
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連續七年獲得一等獎
創業,是大學生畢業后的又一選擇。陽光學院形成以培養“新時代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為核心,以“思創-專創-科創-產創”為抓手,健全“平臺筑基-課程學習-競賽實戰-項目孵化-產業對接-成果轉化”的遞進式路徑,助力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取得累累碩果。上個月,該校在第十七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中,獲省級獎項15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6項,創歷史新高。在第17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精英賽(福建賽區)中,獲得2個特等獎、5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以及1個三等獎。
在這一機制的賦能下,一大批陽光學子走上創業征程,書寫人生新篇。2006屆電子商務專業楊志龍創辦廈門隆必達跨境電商有限公司,被廈門大學MBA中心評為2018最佳創業項目;2007屆英語專業畢業生徐振南創辦廈門和新科技有限公司,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廈門市重點產業龍頭骨干民營企業;2011屆財務管理專業楊建明創辦福州哈游電子商務公司等企業,擔任財政部“十三五”規劃教材《跨境電子商務實務》副主編,在多所高校任客座教授;2025屆商務英語專業洪一峰創辦莆田市尊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實現鞋服箱包皮具貿易、AI無人直播+AI短視頻帶貨、汽車改裝升級跨界……
建校以來,陽光學院累計向社會輸送近4萬名專業人才,他們在學術科研、公共服務、行業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持續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林洛羽 林穎)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校企攜手,打造跨境電商人才高地2025-03-21
- 陽光學院大學生協助抓捕兩名電詐嫌疑人2025-02-17
- 陽光學院濱海校區9月全面投入使用2024-06-06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民間“吾樂”奏響專業版2025-07-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