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愛國情懷根基,共筑兩岸統一愿景,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情系兩岸,紅旅筑魂”實踐隊于2025年6月30日赴廈門大嶝島,通過實地探訪、人物采訪與史料收集,系統梳理英雄三島軍民在炮戰時期的戰斗檔案,積極傳承戰地前沿兒女于烽火歲月鑄就的無畏精神,用青春行動賡續紅色血脈。
上午,實踐隊抵達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隊員們悉心考據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與圖文資料。銹跡斑斑的軍事器械、泛黃的歷史照片、生動的場景還原再現了當年軍民團結抗敵的崢嶸歲月。隊員們細致觀察每一處彈孔、每一道裂痕,感悟歷史的滄桑與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兩岸和平統一的熱切希望。
圖為實踐隊在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前合影
緊接著,實踐隊抵達大嶝島金門縣政府舊址。這座承載兩岸歷史記憶的閩南風格建筑群,雖因保護暫時無法入內參觀,但古樸的紅磚灰瓦、飛檐翹角的外觀,依然訴說著往昔歲月里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深厚淵源。隊員們駐足遺址外圍,通過閱讀文字簡介和相互交流探討,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與特殊意義,并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傳播兩岸血脈相連的故事,助力兩岸文化交融。
圖為大嶝金門縣政府舊址
午后,實踐隊抵達蟳窟村村委會。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信息與機電工程系機電與高數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程鈴鈁老師和宣傳委員兼紀檢委員吳金華老師帶領實踐隊隊員們在村委會會議室對原蟳窟村書記謝德財爺爺、曾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退伍軍人謝德飛爺爺和退伍軍人謝福水爺爺進行了采訪。三位爺爺為實踐隊講述了當時他們的入黨機緣、作戰經歷并對新時代青年表達了殷切期許。謝德財爺爺作為村書記,一要英勇抗戰,二要發展生產,三要開拓經濟,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謝德飛爺爺作為電臺報務員,堅守隱蔽戰線,以忠誠為墨,用精湛的報務技術,傳遞關鍵情報,為戰斗勝利筑牢信息屏障;謝福水爺爺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聽黨指揮,對黨忠誠,練就過硬本領,不怕犧牲,沖在戰爭最前線。歲月染白了鬢角,卻從未動搖他們堅守的初心。這份穿越炮火的忠誠,化作實踐隊員血脈中的‘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征程中持續發光發熱。
圖為實踐隊全體成員與老黨員們合影
圖為實踐隊對老黨員進行采訪
隨后,實踐隊轉赴陽塘社區,采訪“八·二三炮戰”女子炮兵班成員王玉貴奶奶和曾冬瓜奶奶。作為當年女子炮兵班的副隊長曾冬瓜奶奶向實踐隊成員們展示了珍藏的歷史照片和書籍,介紹女子炮兵班成員,講述了當時通過將宣傳報放在氣球里和風箏上的方法,利用風向的不同將宣傳報散播于金門上空,向金門同胞表達統一意愿的英勇事跡;王玉貴奶奶向實踐隊成員講述女子炮兵隊成員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下,以歌聲鼓舞士氣,在槍林彈雨中往返金門與大嶝島,情系兩岸,為兩岸實現和平統一搭建橋梁。“八·二三炮戰”女子炮兵隊員以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氣。在她們身上既閃耀著矢志不渝的信仰之光,又彰顯著迎難而上的擔當之勇,更流淌著為黨奉獻的赤誠之心,且流露著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愿景。
此次采訪中,隊員們探尋到老黨員們以一生堅守對黨的忠誠,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三島精神。
圖為實踐隊全體成員與“八·二三炮戰”女子炮兵班成員合影
此次大嶝島之行,我們穿梭于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的歷史硝煙中,觸摸金門縣舊政府舊址的歲月印記,聆聽老黨員們的赤誠心聲,三者交織,讓實踐隊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兩岸同根的深情以及永不褪色的愛國精神,在新時代征程上勇毅前行。
(通訊員 程鈴鈁 吳金華 謝智穎 林艷艷 張媛)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民間“吾樂”奏響專業版2025-07-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