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潭海峽兒童學園以“傳統文化映校園,美育花開潤童心”為主題,成功舉辦了區級開放暨2023年省課題成果展示活動,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中心翁榕萍副主任及實驗區各公民辦幼兒園園長、教師約150余人參加本活動。活動聚焦傳統文化與美育融合,通過班本特色主題區域美創、美育教學活動展示及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現海峽兒童學園美育創新實踐成果。
環境育人——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步入園所,傳統文化與美育交融的濃厚氛圍便撲面而來。各班級在開展傳統文化班本課程時,將皮影、編織、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其中,構建“顯隱交融”的立體審美空間。從兒童視角出發,小、中、大班分層設計沉浸式學習場景,契合具身認知與“生活化教學”理念,驗證課題研究可行性,形成梯度化課程體系,為兒童全面發展筑牢基礎。
光影藝術——明暗交織映襯家鄉之美
活動中,楊珊珊老師以《光影里的平潭》為題,帶領幼兒通過透光材料與卡紙組合創作,再現家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孩子們觀察光影畫中的明暗對比,運用光影效果將平潭的“古城”“海浪”“風車”等元素立體呈現,既鍛煉了空間感知能力,又在創作中深化了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此課程設計結合省級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園本美育的實踐研究》,將光影藝術與地域文化有機融合,為美育教學提供了創新范式。
非遺傳承——詩韻古風彰顯文化自信
緊接著,柯曉紅老師分享的《詩韻藤牌·樂動古風》案例,展示了省級課題在非遺傳承領域的實踐成果。活動以平潭非遺“藤牌操”為載體,融合詩詞韻律與藤牌操練,幼兒在鼓點與吟誦中,感受非遺內涵與協作智慧,實現身體律動、藝術審美與文化傳承的統一,為“活態”傳承本土非遺文化提供生動示范。
專家引領——深化內涵指明方向
觀摩研討環節,翁榕萍副主任作總結點評。她充分肯定學園在省級課題引領下取得的成果,認為海峽兒童學園構建了“文化可觸、技藝可玩、鄉土可創”的美育實踐新模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兒童審美載體的創新轉化。同時建議繼續深化“環境+活動”雙路徑浸潤模式,探索本土資源與中華傳統元素聯動機制,打造特色主題區域美育樣態。
此次開放活動不僅展示了平潭海峽兒童學園在省級課題研究上的扎實步伐與創新成果。未來,海峽兒童學園將繼續深耕文化土壤,以美育浸潤童心,助力新時代幼兒成長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守護者與創新傳承者。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瘦骨”駱駝1死1萎靡,其主人:愿低價轉讓2025-06-01
- 書寫更多溫馨的兩岸故事2025-05-29
- 福建平潭:海壇古城2025-05-2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