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驅車,斜陽未過江”。上世紀90年代初,福州只有兩座跨江大橋,過橋堵車一兩個小時成了常態,福州市民盼望擁有一座新的、跨越閩江的大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1991年底,在時任市委書記習近平的主持推動下,人民銀行福州分行提出“金融支持閩江三橋建設方案”,組織以建設銀行為首的8家金融機構,創新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解決大橋建設資金問題。以建設銀行為例,從1989年工程正式開工到1993年底大橋順利竣工,該行累計提供貸款超過2.4億元,保障了“三橋”鰲峰大橋的建設落成。
從閩江三橋、長樂機場、馬尾新港、福廈高速等“海陸空鐵”建設,到福州舊城改造、華能電廠等民生項目,勾勒出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金融為民”的價值坐標,也見證了建設銀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重要論述,主動適配市場多元需求,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與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同向奔赴。
金融是“國之大者”,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金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極具前瞻性、開創性、戰略性的理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為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了源頭活水和重要指導。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始終牢記囑托,持續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聚焦主責主業,優化金融供給,當好服務新福建建設的金融主力軍,助力金融強省、金融強國建設。2024年以來,累計為閩提供綜合融資1.4萬億元、減費讓利34億元。
聚焦實體所需適配金融服務
在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一場林權拍賣正通過建行參與搭建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及管理服務平臺”火熱進行。5宗林場經營權經過27輪競價,最終以112%的溢價率成交。
“過去林權流轉要跑多個部門,還得大老遠跑來現場競價?,F在手機上就能完成,林權交易數據還可以用來貸款,太方便了。”中標的福建省三明市浩森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起財說,憑借沙縣農交中心提供的交易鑒證,從建行拿到了95萬元的“林易貸”。
承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動林業金融創新,是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盤活“綠色資產”的生動實踐。
經濟與金融,是一盤棋,也是共生體。作為國有大行在閩機構,建行福建省分行始終堅持服務實體,扎根八閩大地,為經濟活動“量體裁衣”適配金融服務。
科技創新,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
上世紀90年代,福州一支科技團隊創業創新,開辟“新大陸”,最終成長為福建乃至全國的高科技龍頭企業——新大陸科技集團。自創立之初,建行便主動對接需求,通過結算、外匯、中短期流貸結合固貸方式,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不久前,該行又以專業的方案設計和高效的審批效率,為其配置了更符合上市科技企業發展需求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助其優化資本結構,提升長期價值。
當好科創企業“長跑搭檔”的背后,是一個被歸納為“五專”的科技金融服務支撐?;诳苿撔推髽I輕資產、重智產的特點,建行福建省分行通過“白名單”管理等專項政策,構建“省市縣”三級專業架構,創新“技術流”“投資流”等專門評價,豐富“善科貸”“股權投融資服務”等專屬產品,深化與省科技廳等單位的專優合作,服務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至5月底,該行科技相關產業貸款余額超900億元。
民營經濟,是福建經濟的重要特色、優勢和活力所在。
恒安集團是“晉江經驗”見證者、踐行者和受益者,遁尋恒安集團的成長足跡,建設銀行不僅提供國際結算、信用證、現金管理等綜合服務,還深化商投一體化,成功協助恒安集團注冊全國首支民營企業“熊貓債”50億元。
推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0條,深化“民營企業+工商聯+銀行”三方協同創新機制,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融資策劃、送教上門等“一站式”金融服務……建行福建省分行堅持體系化推動、綜合化支持,陪伴超16萬戶民營企業走向“大而強”“小而美”,助力福建加快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為了改善木蘭溪的生態環境,莆田市從2019年開始實施藍色海灣整治項目,項目涵江段涵蓋紅樹林濕地等工程。針對這項工程建設,建行福建省分行組建省市聯動團隊,創新提供全過程工程造價咨詢服務。
從深化環評聯動,將碳減排行為與銀行貸款利率掛鉤,創新系統首筆“碳足跡”、“綠證貸”、福建省首筆建材行業轉型金融貸,到深化“股貸債保”服務,承銷全國首單供水行業綠色資產證券化票據;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專項再貸款,賦能綠色低碳轉型……建行福建省分行逐“綠”創新,助力八閩“點綠成金”。
堅持金融為民建設美好生活
古田縣素有“中國食用菌之都”美譽,全國銀耳產量古田十之有九。這條別具特色的縣域重點產業鏈背后,凝聚著古田縣牢記囑托,圍繞把食用菌產業培育成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的不懈努力。
為支持古田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行福建省分行打造全產業鏈、全客群、全場景的“裕建菌”食用菌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全面對接食用菌種植、銷售、加工各環節。以為菌農定制的“裕農貸-菌菇貸”為例,通過“批量建檔+簡化流程+多維授信”等方式,實現線上申請、快速放貸,累計投放貸款超5億元,惠及菌農3200余戶,帶動全縣食用菌年產量提升12%,戶均年增收約3.5萬元。
金融發展為了誰,依靠誰,誰受益?這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根本性問題。建行福建省分行的答案是:金融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讓金融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心所向,素履以往。建行福建省分行堅持金融惠民導向,聚焦中小微企業、農業農村等薄弱領域,勇于打破“硬梗阻”,善于創新求索,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讓普惠金融的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普惠群體“缺信息”“缺信用”,怎么辦?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通過融資協調機制,為6.6萬戶小微企業提供授信超530億元;深化銀政、銀商、銀會等合作引入稅務、農機補貼、收單、結算、社保等數據,轉化為“融資資本”,實現更精準畫像,先后推出“智慧快貸”等純信用、全線上大數據信貸產品,普惠金融業務線上占比超94%,當年新發放普惠貸款利率,在2024年下降18BPs基礎上,繼續下降29BPs。
金融服務如何精準觸達,讓不同的群體都能普惠共享便捷生活?推進智慧政務進網點,與住建、社保、工商、稅務等部門合作,對自助設備進行適配性改造,全轄網點提供政務服務辦理、查詢事項超230項;開放網點共建“勞動者港灣”,并與超100家單位開展文明共建,惠及超1400萬人次;聚焦老年客群特點,加強適老化服務改造,推廣“健養安”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打造“歡孝”適老服務,讓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促消費、惠民生,成為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雙向互促的生動縮影。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實施消費金融專項行動。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家裝、文旅、育兒、養老等場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豐富線上線下消費場景。2024年以來累計投放個人消費貸款494億元,拉動信用卡消費交易超2100億元。聚焦居民住房消費需求,建行福建省分行持續提升服務效能,做好“保交房”“三大工程”配套金融服務,投放系統首筆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項目貸款、福建省首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個人住房貸款,2024年以來累計投放個人住房貸款390億元,服務8萬戶家庭。
完善智能風控筑牢安全防線
傳統信貸高度依賴人工,往往要耗費數小時甚至數天時間,還可能面臨財務報表“粉飾”占比提升等痛點,風險防控難度不可謂不大。
人工智能加持,讓問題迎刃而解。數字化浪潮下,建行福建省分行乘“數”而上,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創新“授信審批AI大模型財務分析功能”,為銀行核心授信審批流程引入了“火眼金睛”與“智慧大腦”。
作為生成式大模型在建行核心業務系統的首個應用,該系統通過多源數據整合與智能分析,實現對企業風險的全方位掃描。自2024年7月項目投產至今,自動生成財務分析報告超46萬份,調用大模型累計超過470萬次,覆蓋大中型企業、普惠客戶等各類市場主體。幫助使用者多維識別潛在風險,制定更加符合其風險水平的金融服務方案。
居安思危,方能行穩致遠。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建行福建省分行堅守底線思維,強化主動管理,統籌當前與長遠、發展與安全,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數字化帶來了便利,數據隱私、網絡安全等挑戰也緊隨其后。能讓人民放心的背后,一定是嚴密、全面、完善的金融安全網。
從依托安防物聯管理平臺等新技術,對全轄金庫等重點部位進行全天候、全方位實時監控,到創新全流程企業級反欺詐管理平臺、“反洗錢”智能系統等科技平臺,打造智能化風控保護盾,建行福建省分行筑牢“人防+技防+聯防”的全方位屏障,堅持以人為本,為群眾資金安全保駕護航。
走進建行福建省分行所轄營業網點,反詐手冊、消保畫冊等各類宣傳刷屏“消保專區”,貫穿全年的“普惠微沙龍”“趣說消保”等金融課堂頻頻“開講”,業務、數據、科技合力以及案例演示、情景演練等綜合培訓,提升精準防控能力,及時響應客戶訴求。
針對非法金融中介、電信網絡詐騙等情況,建行福建省分行堅守主陣地,擴大朋友圈,積極聯動監管部門、行業協會、消協組織、公安交警等單位,主動聯系周邊社區、街道、物業等,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臺胞等重點人群,開展特色宣傳教育,推進金融消保工作從節點性宣傳到常態化科普,共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以實際行動踐行國有大行擔當。
牢記囑托,奮勇爭先。建行福建省分行將堅持金融為民,堅守服務實體,將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融入黨的建設和經營發展,以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為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貢獻建行力量。
責任編輯:林華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