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時隔10年,黨中央再次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精準指向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建設的關鍵所在——“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何為最好的資源?在于能提升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泉州,這座有著數字發展基因的城市,將數字技術作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推動一場覆蓋民生各領域的數字變革,讓智能、高效、便捷的數字生態場景帶來的“人文溫度”,成為人們“可見、可感、可享”的幸福依托。
1分鐘辦成的“泉州速度”
數字時代,速度成為決勝關鍵、發展密碼。
辦理不動產證明需要多久?1天、2天甚至更久?泉州給出的答案是1分鐘。在豐澤,市民只需前往居住地附近的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區(智慧小屋),自助政務服務助手“小豐”2.0版可依托海量政務數據庫“深度思考”進行現場答復辦理流程及疑難問題,輔以全流程語音互動智慧化辦理體驗,只需1分鐘左右,證明即可打印完畢。
實踐證明,泉州在數字政務服務的賽道上,不僅有速度,更有質量。在福建省發改委發布的2024年度全省營商環境監測督導結果中,泉州“政務服務”指標榮獲全省第一名。成績的背后,是泉州善于競速的發展思維與服務群眾的發展初心。
數字技術紅利“人人可享”。針對不動產登記證明、公積金繳存證明、醫保參保信息在線查詢打印及養老保險查詢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泉州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通過接入DeepSeek大模型,實現全面的技術迭代與服務升級,讓人們感受到數字時代的便利與快捷。以泉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管委會推出的智能終端數字人“小泉”為例,通過高度集成的智能語音問答、智能語音打印、一鍵查詢等功能,實現“群眾家門口辦事,一句話搞定”的智慧體驗。如今,“小泉”已成功入駐鎮村超百臺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務服務數字人進村入戶到人的新模式,將數字服務的雨露滴灌至基層前沿。
“過度證明”成為過去式。去年3月,泉州與福州一道成為福建省“無證明城市”試點城市。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市縣兩級出臺一系列“無證明城市”工作方案、業務協同及幫辦代辦實施方案、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等,讓政務服務辦理材料從“需要”到“不要”、從“紙質”到“電子”、從“群眾跑”變成“部門跑”、從“申請人提供”到“單位自行獲取”。一年多來,泉州已全面清理“五級十五同”目錄中無法律依據的證明事項,提出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1728項,配置電子證照材料共97729項,完成泉州市第一批免提交高頻證明材料清單共70項,群眾的辦事體驗、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在泉州感知數字“溫度”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
泉州,對于數字經濟的探索與創新,旨在聚焦交通、醫療、教育等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用技術的“人文溫度”,賦予人們有別于過往的未來體驗。
AI+醫療的“夢幻聯動”。你能想象古今名醫“協同問診”的場景么?泉州市中醫院上線的DeepSeek智能化診療系統,通過自動比對海量古籍文獻和現代病例庫,實現古今名醫的“跨時空會診”。當前,泉州市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晉江市醫院等醫院,紛紛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進行本地化部署,旨在實現醫療數據采集、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病例資料自動審查等功能,在提升醫生問診效率的同時,也為醫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專業的數據支撐與資源匯聚。如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于省內率先將DeepSeek接入電子病歷系統,只需將病患的病史和檢查數據上傳到AI后,就能自動生成個性化診療、預后分析等專業方案。
“可視可感”的候車體驗。泉州晉江國際機場于去年增設的停車系統,通過候車區的車牌識別顯示屏,自動顯示網約車入場情況、所處車道等信息,讓乘客快速找到對應的上車通道。智慧交通技術的賦能,讓人們的出行體驗顯著提升。位于石獅服裝城與摩天城兩大商圈的石龍路人行天橋專門設置了智能導覽屏,在實時顯示周邊商業信息的同時,還接入石獅智慧交通系統,通過人流量監測數據動態調整周邊信號燈配時;泉州打造智慧公交大腦、監控一張網等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實現近3000臺車輛、1636路監控、610個場站運行動態實時掌控,對春運保障、重大活動交通調度、極端天氣應急響應等關鍵場景提供精準數據決策支持,為泉州文旅經濟的持續繁榮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全城一課”寫進現實。去年年底,教育部發布的《2024年數字化賦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典型案例》入編名單中,泉州市教育局的《以數字賦能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全省唯一一個設區市教育部門的典型案例入選。背后是泉州以數字技術為基石,創新“5G+專遞課堂”“名師課堂”等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域的生動實踐。其中,“5G+專遞課堂”已實現中小學語、數、英等學科常態化開課,通過網絡兩端教師同備課共教研、學生同學習共互動,促進兩端學生學習效能、教師教學能力、學校管理水平的“三提升”;“名師課堂”已匯聚泉州五中、泉州實驗小學等200多位市直中小學優秀教師的精彩課程,涵蓋語、數、英和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截至目前,泉州智慧教室覆蓋率超85%,“5G+專遞課堂”模式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336所學校。
“數字之城”的迭代演化
數字城市給我們的期待,在于對城市生態與場景的重構。
在這條奔赴未來的賽道上,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參考答案”,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與調性,需要的是“一城一案”的創新探索。泉州的打法是——讓無形的數字網絡從云端穿透到城市的毛細血管中,帶來數字時代的有形變革,實現“筑基、賦能、育態”,從而構筑未來城市的新圖景。
以“數字之基”激活發展勢能。數字技術,高懸于云端,卻扎根于產業厚土。泉州強大的數字基礎建設能力,賦予數字經濟涌動成勢的養分。當前,泉州已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網城市,建成全省規模最大5G網絡,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纖、4G、5G全覆蓋。超3萬座的5G基站與達639萬的5G用戶數,組成數字城市的基礎網絡與“網絡原住民”。同時,針對AI技術的高算力、高智能等需求,未來4年,泉州推動石獅騰訊云2000P、先進計算中心、三大運營商算力中心、泉州兩岸數據要素全生態產業園(智算中心)等建設及投用,預計將新增算力4362.95P,實現算力擴容升級。
以“數字生態”賦能城市變革。泉州對于數字城市的建設,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即賦能百業千行、惠及民生萬家。產業端,泉州各大產業已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數字技術正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引擎。而在更廣的民生維度,泉州已建成全省首個適配國產AI芯片的城市云平臺,并于2025年3月率先實現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協同,算力利用率提升40%,并加大政務服務、智慧交通、應急管理、城市治理等方面的覆蓋。與此同時,“AI+”的版圖已延伸至醫療、教育、文旅等領域,讓數字建設的發展成果,成為人們觸手可及、可感的幸福指數。
以“數字場景”構筑未來之城。作為民營經濟強市、文旅長紅城市的泉州,其蘊藏的消費潛力尤為可觀,亟待具有高體驗感、高便捷性、高智能化的數字新場景來進一步激活。著眼未來,泉州的數字場景令人可期:推動數字商圈、商街建設,以虛擬導購、智能購物、AR互動、無感支付等功能,提升消費者體驗感、商戶經營效率和商圈服務能級;融合生活、休閑體驗、文化、運動以及游樂等元素,打造“煙火型購物中心”;塑造會、商、旅、文、體聯動的數字化載體,打造24小時數字經濟圈,帶動夜間經濟發展……
數字時代,新潮涌動、變革叢生,考驗著城市的智慧與遠見。數字城市,成于未來、功在當下,起勢于城市的思變與轉型。即將召開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將帶來數字時代的世界思潮、行業脈搏與發展范例。我們期待,泉州在不遠的將來,以“更聰明、更智慧、更有溫度”的未來之城姿態,續寫數字海絲與城市共生的發展新范例。(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黃偉毅)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迎來數字時代的“祈風時刻”2025-07-21
- 在泉州 向世界發出數字海絲“新三問”2025-07-21
- 泉州市召開地方立法十周年座談會2025-07-21
- 泉州天后路東魯路改造交通限制2個半月2025-07-17
- 泉州副高控場晴熱回歸 午后多陣雨2025-07-16
- 殘友就業就找“15號市場” 泉州市舉辦殘疾人專崗招聘會2025-07-16
- 新華人壽泉州中支代理人被罰 給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2025-07-15
- 泉州向全國高校學子發出暑期研學邀約2025-07-15
- 泉州市第33屆“威遠樓之夏”戲劇匯演正式開演2025-07-15
- 泉州:探索多樣化的共富發展之路2025-07-14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慶祝中新建交35周年音樂交流活動在泉舉行2025-07-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