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高質量的司法建議,就像及時幫我們做了一次‘體檢’,有效堵住企業的管理漏洞。”3月6日,廈門一家工業公司法務李先生專程向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寄來一面錦旗。
原來,在審理該公司人事主管章某職務侵占案中,湖里法院不止步于把“案子辦結”,還針對案件中暴露出來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員工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在判決后向該公司發出一份直達“病灶”的司法建議。
民營企業發展離不開法治的堅實保障。近年來,福建法院始終從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出發,及時跟進出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措施。特別是去年福建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后,我省法院更是從辦案速度、司法溫度、保障力度等創新發力,當好民營企業的“老娘舅”,切實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
“免疫療法”助企脫困境
4月10日,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干警鄭好,撥通了某新興智能數控裝備制造企業負責人李某的電話,了解企業在合規改革后的情況。李某高興地說:“企業守法經營,發展趨勢顯著向好。去年企業產品含稅收入超過4200萬元,同比增長107%。”
而在去年年初,李某還愁眉不展。該企業因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受到處罰。雖然移送執行后,罰金刑已履行完畢,但其仍受刑事和關聯執行案件影響,企業納稅信用等級被降低為D級,企業貸款和招投標都吃了“閉門羹”,也無法接受其他企業大額訂單。
如何幫助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擺脫困境?集美法院想到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他們攜手檢察院對該企業“會診”,并聯合稅務部門指導其開展自核審查。稅務部門核準后將其納稅信用等級調整為B級。
曾犯了錯、走了彎路的企業,是否還能重回發展賽道?涉案企業合規改革,這一司法領域的“免疫療法”給出了答案。
實踐中,有的企業因經營管理不當觸犯法律,我省法院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的理念,對符合條件、可以挽救的企業,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既依法辦案,又督促企業合規整改,幫助企業走上合規經營、健康發展之路。
在涉企行政處罰案件審理中,省法院還探索建立“合規告知書+司法建議書”為主要內容的“一案雙書”審理新模式,促進“辦理一案,治理一片”。(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潘越認為,這項改革很有意義,不僅引導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建立符合規范要求的機制,努力讓涉案企業“活下來”“經營得好”,更有效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企業“生病”,法官“出診”。針對不同“病因”,全省法院運用不同手段進行治療。企業患“重病”,法院運用“手術”救患于危——推動企業通過重整程序實現重生。
安溪鐵觀音集團、實達集團曾是我省的知名企業,近些年陷入資金和經營的困境。福建法院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通過“政院聯動”機制,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進行破產重整,幫助企業逐步走上正軌。兩起破產重整案分別入選全國破產審判典型案例和全省十大法治事件。
據統計,僅2023年,全省法院審結強制清算與破產案件3764件,有效盤活資產113億余元,幫助182家企業擺脫困境。
源頭化訟助企遠糾紛
“茶企在簽訂合同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事項……”3月初,法律特派員、武夷山市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庭長徐歡到武夷山生態創業園進行了一次“法治體檢”,降低企業陷入商業糾紛的風險。
借鑒科技特派員制度,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創新推行法律特派員制度,在全市法院選派優秀法官擔任“法特派”,幫助企業公平競爭防范風險。
在福建,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從企業到產業,只有讓每個經營主體遠離糾紛,才能更好地打造“閩”字金招牌。
全國聞名的沙縣小吃門店超8萬家,如何守好金招牌?沙縣法院在全國33個中心城市打造了“一城一法官”定向聯絡工作模式,聯合本地小吃管委會成立專門調解組織,訴前化解涉小吃業主糾紛900余件,提供訴訟引導、維權保護等司法服務1000余件次。
千年窯火,造就了“中國白·德化瓷”。德化法院打造5個陶瓷“行業調解室”“園區巡回審判點”,積極邀請陶瓷大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訴前化解糾紛,為企業提供涉訴風險防范、輔導講座30多場次,營造“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良好生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泉州市網絡外貿商會會長陳明煙告訴記者,各級法院為企業提供貼心暖心的服務,讓企業能安心謀發展。
如何從源頭上減少涉訴糾紛?福建法院創新提出訴源、案源、執源、訪源“四源共治”工作思路,推進“園區楓橋”機制建設。同時,省法院連續兩年在全省部署開展“千名執行干警進千企”活動,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問診把脈”,促進訴源治理從“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
用心服務助企走更遠
今年春節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術工人王紅梅,將一封感謝信寄到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院在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知識產權予以司法保護致以感謝。
寧德時代是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然而,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也面臨著自主創新創造、核心技術保護等難題,需要各級法院的有為引導和用心服務。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省法院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保護力度,以嚴格司法樹立鮮明導向,為創新創業者營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同時,探索多元化解決涉外知識產權爭議新路徑,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調中心簽署《加強知識產權領域替代性爭議解決交流與合作協議》,成為全國第二家與該中心合作的省級法院。
此外,福州、廈門、泉州知識產權法庭集中審理技術類案件,加大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農業科技成果、重點領域保護力度。
為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全省法院積極融入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通過設立廈門、泉州國際商事法庭和廈門涉外海事法庭、福建高院海絲中央法務區巡回審判點、國際海事海商糾紛訴調對接中心,積極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國際商事海事爭端解決優選地,助力更多民營企業“走出國門”。
“我們正抓緊出臺服務保障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實施的若干舉措,支持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在福建這片沃土持續發展壯大。”省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 嚴順龍 通訊員 林泳)
責任編輯:趙睿
- 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福建法院意見反饋會舉行2020-11-16
- 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福建法院工作2020-11-10
- 福建法院:疫情防控訴訟服務不打折 網上立案3551件2020-03-03
- 福建法院十大改革創新亮點舉措揭曉2020-01-02
- 福建法院開展集中執行行動 516萬網友在線收看2019-07-05
- 福建法院去年受理知識產權案件9437件2019-04-27
- 福建法院12368訴訟服務熱線全新升級上線運行2019-04-02
- 優化營商環境 福建法院予司法服務保障2019-02-28
- 福建法院發布實施59條涉臺舉措 促進兩岸交流合作2019-02-23
- 福建法院12368訴訟服務熱線升級版投入試運行2019-01-18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28首歌!“我把家鄉唱給你聽·海峽情”4月202024-04-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