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演唱會經濟蓬勃發展,“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正逐漸成為很多人的旅行新風尚。
日前,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在談及2025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市場情況時表示,服務消費進一步擴大,文娛旅游消費熱度不減。其中,演出市場尤為火爆,上半年全國演唱會票房同比增長約四成。
被譽為“行走的GDP”的演唱會經濟,究竟如何撬動城市消費?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演唱會作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文化活動,已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強勁助推器。除了演出票房收入外,還衍生出涵蓋住宿、餐飲、交通、旅游、購物、娛樂等多個領域的一系列消費需求。此外,演唱會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城市品牌塑造與形象傳播方面也具有獨特價值。借助明星藝人的社會影響力和社交媒體的裂變傳播特性,成功的演唱會項目能夠顯著提升舉辦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進一步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光消費。
“除了交通、酒店、餐飲等消費外,演唱會還能帶動周邊文創產品消費,如印有演唱會主題或明星形象的T恤、鑰匙鏈等,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有紀念意義,還能成為傳播城市文化的載體,推動文旅產業騰飛,釋放經濟新活力。”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看一場演唱會,相當于度過了一個小長假。”家住河北的小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6月份,他在北京觀看了孫燕姿的演唱會,最終的花費除了演唱會門票外,還包括兩晚酒店住宿、多個景點打卡以及餐飲消費,總支出大約是門票的4倍。
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潛力,多地正以演唱會經濟為切入點,激發文娛旅游消費活力。
以四川為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專項工作方案》明確,聚焦演藝產業等十大重點領域,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式協同、集群發展、能級提升;《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提出,打造演藝賽事產業發展高地。通過引進高水平演藝賽事活動,支持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和影視節,積極承辦國際國內頂級體育、文藝、電競等賽事,推廣“跟著演藝(影視、賽事)去旅行”。
隨著演唱會經濟步入高速增長期,各地應如何打好這張經濟牌?付一夫認為,首先,各地方政府需構建系統性政策支持體系,通過財政激勵、稅收優惠、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等措施,推動演唱會經濟發展,提升演出項目落地效率,增強城市對優質演藝資源的吸引力;其次,各地要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稟賦,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演唱會+旅游”融合產品,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演藝的有機結合;最后,各地應系統提升交通接駁、住宿接待、餐飲服務等配套保障能力,通過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助力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消費動力,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市場美譽度。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新華時評·年中經濟觀察丨讓金融活水更好澆灌高質量發展沃土2025-07-21
- 商務部:4月以來平臺外貿專區銷售超33億2025-07-21
- 百位臺青將在暑期體驗大陸金融業經營運作2025-07-15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創程租賃:金融賦能,助三忠村紅薯飄香2025-07-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