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20日對外公布消息說,去年中央財政專項安排12億元人民幣,支持安徽、重慶等12個省(直轄市)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各地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摸索出多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這些模式包括:
——農業內部有機融合模式。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發展高效、綠色農業,以高效益、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一高三新”農業蓬勃發展,一些傳統資源、農業廢棄物被綜合利用,農業潛力被激發。
——全產業鏈發展融合模式。從建設種植基地,到農產品加工制作,到倉儲智能管理、市場營銷體系打造,再到農業休閑、鄉村旅游,品牌建設,行業集聚等,形成一條龍發展的“全產業鏈”。
——農業產業鏈延伸融合模式。
——農業功能拓展融合模式。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旅游村鎮或鄉村旅游示范村,積極開發農業文化遺產,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學校。
——科技滲透發展融合模式。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中,大力推廣引入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引進先進技術生產栽培模式等,實現現代先進科技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
——產業集聚型發展融合模式。隨著農業產業發展規模的逐步提高,特別是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產業發展呈現集聚態勢,產業、產品品牌和價值不斷壯大,實現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推進。
財政部表示,通過試點,農村產業融合蓬勃發展,產業鏈條持續延伸,農業功能加快拓展,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產業融合發展正在成為農村創新創業的熱點和亮點,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顯現。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農業部,創新思路方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另據去年初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希望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科教興區 鼓樓與閩江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7-03-21
- “貴人鳥”改名 發布最高5億元員工持股計劃2017-03-21
- 今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將打贏“三大攻堅”2017-03-17
- 農村電商服務站最高補助1萬 不達標將被摘牌2017-03-16
- 厲害了!王者榮耀悄然轉型 從一個游戲變為一個產業2017-03-16
- 并非只是殘酷物語:直播里再也沒有城市與農村2017-03-13
- 廈門出臺若干措施 新材料產業最高補助1000萬元2017-03-13
- 福州展會專項資金資助有定規 每屆最高不超350萬2017-03-13
- 委員張明華:以高水平大學支撐新興城市創新發展2017-03-12
- 教育部長:中國足球讓我很心痛 很多人發誓不再看2017-03-12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