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三明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道路智能巡檢實踐隊沿沙溪河畔,以團隊自主研發的“筑慧眼”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為核心,對國道G205線荊西街道關鍵路段開展山區道路病害智能巡檢實踐活動。
專學為刃:智能算法淬煉“云端慧眼”
實踐隊立足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知識體系,直面山區道路裂縫微小隱蔽、傳統巡檢效率與安全難以保障的現實挑戰,將人工智能算法創新與無人機行業應用深度融合作為攻堅核心。團隊成員將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模型優化、無人機一體化集成等核心技術,凝聚為“筑慧眼”系統的智能化內核,成功構建輕量化道路裂縫檢測系統,有效攻克了復雜背景干擾下的路表細微病害實時檢測瓶頸。這支由青年學子為主的技術團隊,以專業所學鍛造出具備實際工程價值的“云端慧眼”,為智能化巡檢奠定堅實技術基座。
實踐礪真:精準把脈繪就“數智處方”
烈日當空,實踐隊員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無人機操作組控制無人機精準飛行,確保每一幀影像清晰捕捉路表細微裂縫;數據分析組全神貫注,緊盯著“筑慧眼”系統界面,對AI實時標記出的每一處疑似病害進行復核,系統語音提示在風中指引方向,但隊員始終堅持“人工+AI”雙確認原則,筑牢數據質量防線。每一次嚴謹的檢測流程完成后,系統快速生成包含原始影像、病害標注圖、精準GPS位置、詳盡病害特征數據的標準化巡檢報告,為路政管養部門靶向制定精準養護策略提供了極具時效性、科學性的“數智處方”。
智護遠瞻:無人值守托舉“振興通途”
從河畔山間蜿蜒的國道回到智慧交通的前沿圖景,本次實踐不僅驗證了技術方案的有效性,更點燃了青年學子以科技賦能山區道路管養的熱情。實踐隊員們將以本次實踐為契機,持續迭代“筑慧眼”系統核心算法,提升其在雨霧、夜間、遮擋等極端環境下的識別精度與穩定性;同時,團隊還將加速推進巡檢報告分析功能研發,實現山區道路常態化、自動化、全時域健康監測的無人值守智能巡檢系統,縮短從數據采集到決策支持的鏈路,讓青春科技力量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托舉起一條條安全、暢通、智慧的“振興通途”。
此次實踐,學子們以科技創新破題,用嚴謹實踐作答,不僅錘煉了運用人工智能解決工程難題的真本領,更以實際行動彰顯了服務區域發展、守護路網安全的青年擔當。這支在基層淬煉新質生產力的青春力量,必將為山區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寫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責任編輯:易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三明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學子為高速路橋“把脈問診”2025-07-06
- 三明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道路智能巡檢實踐隊赴沙縣機場社會實踐2025-01-20
- 第三屆“兩岸書院與經世致用文化研究”論壇在三明學院舉辦2024-12-25
- 最新高校資訊 頻道推薦
-
山東職業學院2023年在福建省計劃招生50人2025-07-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130名兩岸師生探索閩南文化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