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西通訊社7月27日報道,截至2023年,奧羅普切熱還幾乎只是巴西亞馬孫地區各州特有的疾病,但今年,距離該地區近3000公里的圣埃斯皮里圖州卻以6318例登記病例成為奧羅普切熱感染病例數最多的州。研究人員試圖了解導致該疾病在巴西蔓延的原因。
今年,奧羅普切熱感染已在巴西18個州和聯邦區得到確認,累計病例達11805例,已有5人死于該病。今年,幾乎每周的病例數都超過去年同期,預計2025年的總病例數將超過2024年記錄的13856例,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去年的4例。
奧羅普切熱由一種名為帕拉斯庫利斯蠓的昆蟲叮咬所致。這種昆蟲在巴西全國都有分布,俗稱蠓蟲,它引起的癥狀與其他蚊媒疾病(如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相似,主要是發燒以及頭部、肌肉和關節疼痛。
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斯基金會的蟲媒病毒和出血熱實驗室負責人費利佩·納維卡表示,基因研究表明,在巴西蔓延的病例是由一種新的病毒譜系引起的,該譜系起源于亞馬孫州,在北部地區傳播,隨后擴散開來。“我們還能夠證明,這種情況與近期一些森林砍伐區域密切相關。然后,被感染者在出現癥狀之前(存在潛伏期),最終將病毒帶出了該地區。”
蠓蟲在全國都有分布,但需要潮濕和有腐爛有機物的環境才能繁殖,因此在林區和種植區,特別是香蕉種植園中更為常見。疫情主要發生在城鄉結合部,即農村、森林環境與人類居住區之間的過渡地帶。只有雌性蠓蟲會傳播奧羅普切病毒,它們也可能叮咬動物。
納維卡表示,環境變化在疫情傳播中也扮演著角色。“每當發生更極端的氣候事件,無論是干旱還是河流洪水,不僅影響病媒(蠓蟲)的數量,也影響這些昆蟲賴以生存的動物(宿主)數量。因此,這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我們的數據顯示,恰恰在亞馬孫地區的雨季,病毒的數量會增加。”
最近一項國際研究分析了包括巴西在內的幾個南美國家的數據,發現氣候變化變量(如溫度和降雨模式的改變),是影響奧羅普切熱傳播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極端氣候事件(如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在始于2023年的疫情暴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編譯/韓超)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沖突第五日 泰柬領導人將赴馬來西亞磋商停火2025-07-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